一品楼新论坛_一品楼新论坛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_一品楼品凤楼论坛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省残联历年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2018年度

(一)科学比对数据深入基层排查调研,精准掌握建档立卡残疾人实底。一是精准比对。与扶贫部门主动对接,年初精准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中的未脱贫人口28751人、已脱贫仍享受政策的残疾人口35.5万名;扶贫系统中标注为残疾或因残致贫但不持有残疾人证的人15.93万名;因残返贫残疾人4621名;就业年龄段持证建档立卡视力残疾人10272名。省残联将这些数据置入全省残疾人精准扶贫管理系统,便于各市掌握情况,因人施策、精准扶持。二是精准摸底。开展全省残疾人动态更新工作,组织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深入村户,逐一核查,精准掌握每个残疾人的需求状况,做到持证残疾人入户调查无遗漏。“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中,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先后到17个市、32个县(市、区)、19个乡镇(街道)、27个村(社区)、21个残疾人就业企业、50个残疾人康复等服务机构、1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实地走访查看,召开17次基层座谈会进行工作交流,全面了解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基层扶贫工作经验和教训。经调查、调研,摸清建档立卡残疾人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服务需求等状况,并及时更新到系统中;15.93万名疑似残疾人中审核出符合办证条件的残疾人2924名,已为其中符合条件的2475名办理残疾人证;督导各市对4621名因残返贫残疾人逐一落实 “两项补贴”、危房改造等政策。三是精准分析。联合山东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贫困残疾人基本状况理论研究,对2.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了数据分析报告,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四是精准管理。完善全省残疾人精准扶贫管理系统和脱贫监测移动APP服务系统,对贫困残疾人脱贫成效和服务需求满足情况的跟踪监测和对惠残工作项目聚焦贫困残疾人情况实现动态掌握,为精准施策、统计考核提供更有效地技术支撑。

(二)大力推进精准康复服务,持续加大救助范围力度。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通知》(鲁政发〔201820号),从制度层面实现对残疾儿童全覆盖,将救助年龄范围扩大到所有法定年龄儿童,适当提高了救助标准,并对人工耳蜗、肢残矫治手术实行免费救助。印发《山东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导泰山区、荣成市、沂水县、利津县4地做好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残疾儿童康复筛查,创新建立全周期康复救助模式,对需长期康复的儿童,采用“机构+社区+家庭”康复训练救助模式,以社区或家庭康复为主,机构跟踪指导训练,实行全周期康复救助。全省筛查出有康复需求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777810人,已为其中的777781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总体康复服务率为99.99%,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康复服务率为99.81%。持续推进听障儿童人工耳蜗免费植入手术有一做一工作,完成人工耳蜗救497例,听障儿童抢救性工程入选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为临沂、菏泽听障婴幼儿实施早期干预,免费验配助听器251台并入户指导。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工作,扩大基层定点儿童康复机构数量并给予大力扶持,2个省级、16个市级和132个县级康复中心已建成使用或在建。实施全省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实名制培训,积极协调教育部门在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省康复研究中心、山东省听力语言康复开展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全省培训康复管理人员5358人次,培训各类康复专业人才28302人次,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32715人次,各类康复机构人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大力推动就业创业,有效激发内生动力。举办第三期全省残疾人电商创业带头人培训班,125名残疾人电商创业带头人接受提升培训。实施山东省共享阳光?精准扶持盲人按摩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加大项目资金保障力度,鼓励支持各地开展盲人按摩培训,全省共培训盲人按摩人员1496人次,精准扶持新开办盲人按摩机构193家。持续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定向招录残疾人工作,10个市为残疾人设置了11个公务员职位和8个事业编岗位。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全省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5666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10292名,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46次,帮助2070 名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8828名。各地积极创新办法挖掘潜力,推动贫困残疾人辅助性、支持性就业,菏泽市的扶贫车间、电商扶贫,聊城市的邻里互助等工作经验多次被中国残联推广。

(四)积极发展教育文化,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并参与制定《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为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重点做好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医教康教结合三项重点工作,为160名残疾高考考生提供便利服务。推动建成181处基层视障数字阅览室服务站点,进一步方便丰富了残疾人生活。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协商省教育厅拟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中设立专项计划,用于招收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学生,对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学生在落实国家及省政府免学费、发放奖助学金政策基础上,免除住宿费、公寓用品费、书本费等费用,给予每人每月420元的生活补助,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勤工俭学、发放就业补助资金。推进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提升全省残疾人发展能力、减少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积极协调推进,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联合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制定出台《关于调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的通知》(鲁民〔2018〕102号),将享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一、二级残疾人和享有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一级残疾人,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积极推进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为重度和困难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领取养老保险金等政策落实,确保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省有44.7万人享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1.2万人享有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3.6万人次提前五年领取养老金,为174.2万人次代缴养老和医疗保险,为93.3万人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推动落实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生活用水电气暖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有11个市不同程度落实生活困难残疾人生活用电水气暖优惠政策,有效改善了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扎实推进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4872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深入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6400余人次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料服务,资金着重向贫困地区倾斜,明确符合托养条件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户优先纳入托养照料范围。联合省卫生计生委、省农业厅出台《山东省残疾人证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服务,通过村居(社区)政务信息服务站点、网格化管理服务系统、流动服务、集中评定、上门评定、免费邮寄等方式,让残疾人“零跑腿”“少跑腿”,实现“一次办好”。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积极向寿光等受灾严重地区残疾群众捐款捐物,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募集款物2602.3万元,救助和帮扶残疾人近7万人次。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扶残助残社会氛围。先后开展了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习近平扶贫思想暨扶贫改革40周年征文、脱贫攻坚作风建设事迹遴选征集和集中宣传、“我眼中的扶贫”视频征集等活动,在省残联网站开辟了“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专栏”,在山东广播文艺频道(山东慈善广播)开辟了“共享阳光 每周一星”栏目,利用全国扶贫日、残联七代会等重要节点,广泛生动宣传贫困残疾人自强不息、脱贫光荣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尤其是加大以“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先进个人”孟征(重度肢体残疾)为代表的先进典型的宣传,为打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帮扶环境。精心筛选苏希波等5名自强自立的脱贫典型,被中国残联《全国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事迹汇编》录用。

(七)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联系帮扶助推扶贫进程。在全省残联系统开展帮扶贫困残疾人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印发<省残联联系帮扶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残联办发2018〕17号),省残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20个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市、区),机关各部室和各直属单位按照领导分工分别对应联系帮扶,每年深入各县(市、区)调研指导,实时掌握各县(市、区)工作推进情况,帮助各地按照“一户一案、一人一策”的要求精准施策。各市残联参照省里的做法,开展联系帮扶残疾人工农中。省残疾人福利金会确定了2018-2020年每年筹措物资和款项1000万元用于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特别选取济宁、临沂、菏泽的3个县,给予物资援助的同时每年资助10万元,连续资助3年。深入推进地区间结对帮带工作,促进各市残联交流经验、资源整合、协同发展。

(八)加大作风专项治理,打造风清气正政治环境。制定下发了《全省残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残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将2018年作为全省残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作风建设年,明确了自查自纠、监督检查、查处曝光、建章立制等重点内容,深入开展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省残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村户实地调研,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导整改。多次开展调研督查暗访活动,与省纪委派驻省民政厅纪检组赴临沂、聊城、菏泽3市督查脱贫攻坚工作,抽查6个扶贫任务较重县的12个乡镇24个村共48户残疾人家庭;按照省政府安排到菏泽市牡丹区暗访5个村、15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联合住建、民政、财政赴泰安和滨州2市部分县(市、区)专项督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详细了解当地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委托第三方机构对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救助、百千万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等重点项目进行了全覆盖绩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限期整改,确保项目落实全程监管、闭合运行。同时,大力开展民生建设领域问题排查等工作,研究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扶贫监管、审计和督导力度。做好日常自查自纠工作,充分利用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和维权服务平台,及时掌握全省各地残疾人诉求和政策落实情况。

(九)加大对外交流援助,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按照中央部署和省里的要求,省残联与重庆市残联进行对接座谈,签订了《残疾人扶贫协作协议》。省扶贫开发基金会每年拿出4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定点对重庆残疾人扶贫工作,连续资助3年。

 

、2019年度

(一)完善工作机制。继续联系帮扶20个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发放资金总量2300多万元,资金分配向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倾斜10%。建立省残联扶贫联络员工作机制,定期交流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具体推动措施。召开全省残联系统扶贫干部培训班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培训16市、137个县(市、区)残联扶贫干部。承接乡村振兴5项重点任务,稳步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指导各市残联开展帮扶活动。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18—2020年每年筹措物资和款项1000万元,专项用于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并对济宁金乡、临沂费县、菏泽曹县每年资助10万元进行帮扶。

(二)打实工作基础。与省扶贫开发办精准认定39.07万脱贫仍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据,及时分解至基层残联,因人施策、精准扶持。依托全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工作,实时掌握贫困残疾人数据信息。今年起,动态更新工作由集中改为常态化采集,开发线上数据采集微信小程序,方便基层及时采集更新数据;依托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委托山东大学对2018年贫困残疾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分析报告,为调整政策、推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编写服务残疾人政策指南,组织市、县级残联编发惠残政策清单和便民手册,发放到每名残疾人家中,确保知晓政策、享受政策。积极推行智能化残疾人证工作,换发加载残疾人证的社会保障卡,全面推进“证卡合一、一卡通行”,有效整合社会公共服务资源。

(三)加强作风整治和问题整改。认真梳理中央巡视、全省审计、2018年扶贫考核反馈问题,制定全省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市残联、省残联机关各部室、各单位深入排查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措施、明确时限,逐项进行销号整改。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扶贫领域作风整治工作的通知,规范资金监管等工作??怪ν哑豆ゼ帷按蠡胤?、找差距,大整改、建机制”工作,回访2018年底脱贫享受政策残疾人,切实抓好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省残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到20个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市、区),随机走访408户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听取意见、扎实整改。各地残联结合实际,遍访贫困残疾人,集中办理残疾人证、宣传政策等,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深入推进精准康复服务。

2019年,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坚持创新,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一是进一步加强脑瘫和孤独症等儿童医疗保障工作,率先将18周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纳入医保范围,并纳入门诊保障范围,参照门诊慢性病种管理。二是率先将听障儿童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年龄扩大到18周岁以下,继续做到“有一做一”。三是率先启动实施了0-17岁肢残儿童全免费矫治救助项目,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省残联康复部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全年筛查评估有康复需求残疾人1245810人,我省通过推动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社区康复深度融合,统一招标采购辅具适配目录供市县自主选购,率先推动开展残疾人“互联网+康复服务”试点,实施分类指导和督导通报等措施,加快精准康复服务进度,努力扩大服务覆盖面。在优先满足残疾儿童、贫困残疾人需求基础上,全省服务总量和服务率创历史新高,已为1245740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其中残疾儿童康复5.3万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15.5万人,家庭签约医生提供康复服务71.5万人,其他康复32.2万人,总体服务率超过99.99%,服务数占持证残疾人数比例超过55%,比2018年增长60%以上,残疾人基本实现就近就便接受康复服务。已为676名肢残儿童进行手术,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为597名听障儿童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继续做到“有一做一”,累计完成人工耳蜗救助5201例。

指导各市加强项目监管,重新确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439家。大力加强社区康复,推进市、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和规范运行。2019年,省级培训骨干师资446人,市县培训康复人员4.2万人次,实现康复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了为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

加大残疾预防工作,省康复研究中心到菏泽市筛查新生儿耳聋基因血液样本1500例,先后9次赴菏泽进行业务指导,帮扶建立成武康复中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深入临沂、菏泽、聊城等地,为118名听障婴幼儿免费验配助听器198台,开展家长培训、实施入户指导。

(五)认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联合人社部门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活动期间全省各地走访残疾人3735户,组织专场招聘108次,帮助1011名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扎实推进按比例就业,济宁、泰安、枣庄定向招聘残疾人14名。建立全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库,共梳理108个个项目,为残疾人脱贫开辟途径、创造条件,定期发布推介,推动对接落地。

(六)大力发展教育文化。配合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推动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完善残疾儿童入学机制,并纳入民生实事重点任务,全省9878名未入学残疾适龄儿童通过特校入学、送教上门、随班就读等方式得到妥善安置。积极推进康教资源共建共享,全省康复机构在训残疾儿童8104,接受高中教育残疾少年2486名。积极开展扶残助学工程,为219名残疾高考生提供合理便利服务,为597名高考残疾人大学生提供励志助学金。会同省教育厅,开展国家通用盲文和通用手语推广,举办两期省级骨干培训班,积极筹建省级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推广讲师团和推广中心。

(七)推动落实兜底政策。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分级提标,二级以上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从80元提高到100元,全省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分别达到38.5万人、83.5万人,申请核发等基本实现线上服务。积极推进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为重度和困难残疾人代缴养老和医疗保险、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领取养老保险金等政策落实。全省42.7万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含特困人员),186.3万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4.7万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占持证残疾人总数87.8%、96%。济南、青岛、淄博等10市为957871名残疾人购买补充性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共屑踩送醒把艄饧以凹苹保氐阄捅<彝?、未脱贫和已脱贫仍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或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困难残疾人家庭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料服务,提供服务18737人次。配合住建部门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完成1278户存量任务。

(八)坚持正面宣传引导。推选的孙建博、毕作锋、李长庚3名残疾人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出20名“山东省自强模范”、40个“山东省助残先进集体”、9名“山东省助残先进个人”,召开第六次全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山东省残联志愿服务队,深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菏泽、济宁、临沂等事迹宣讲,通过山东残联微信公众号直播,收看点赞120多万人次,营造了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在山东残联微信公众号、山东残联杂志、山东残疾人工作简报、山东残联网站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渠道,全方位正面宣传引导。围绕讲好残疾人脱贫等自强故事,开通“每周一星”专题栏目,宣传自强、助残典型88人次,向社会传递真能力,激发内生动力。

 

信息来源: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打印 关闭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