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本次爱耳日以“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为主题,此次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包括着力宣传在提升全民听力健康、加强听力残疾康复服务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效和变化,着力宣传普及爱耳护耳知识,着力宣传普及听力语言康复、信息无障碍知识等,以营造全社会关爱、帮助听力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一、爱耳日的由来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自2000年起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2013年起我国“爱耳日”被定为国际“爱耳日”。
国际爱耳日具体日期的确定,是因为数字3与耳朵的形状类似,因此3.3象征了两只耳朵。
二、“十四五”期间全国爱耳日的宣传主题
“爱耳日”的宗旨是:科普耳聋危害、了解致聋原因,加强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增强全民的爱耳意识,降低耳聋的发生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但历届主题爱耳日的主题不一样。
2021年: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2022年: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2023年: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2024年: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2025年:健康聆听,无碍沟通
三、爱耳护耳小知识
1.避免噪声伤害,守护听力敏感度
警惕高噪音环境。长期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噪声中(如KTV、工地、闹市)会导致噪声性耳聋,而超过140分贝的爆炸声可能立即损伤听力17。建议在高噪音场所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并减少停留时间,高噪音职业者需每半年进行听力检查。
日常噪声自检。若需提高音量才能与一臂之外的人对话,说明环境噪声已超标,应尽快离开或采取防护措施。
2.科学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
控制音量与时长。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单次使用不超过60分钟;外界噪音超过60分贝时避免使用耳机。
选择合适设备。优先使用头戴式或降噪耳机,减少对耳道的直接压迫,并避免与他人共享耳机以防交叉感染。
3.摒弃不良习惯,避免耳道损伤
勿频繁掏耳。耳垢(耵聍)可?;ざ?,过度掏挖易引发感染或鼓膜穿孔。若耳垢堵塞,应就医处理。
正确擤鼻涕。避免同时捏住双鼻用力擤鼻涕,以防鼻咽部分泌物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建议单侧交替擤鼻。
预防耳道进水。游泳或洗澡后及时清理耳道积水,保持干燥以防细菌滋生。
4.关注耳部疾病,及时就医干预
警惕耳部异常信号。若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闷、耳痛等症状,尤其是突发性耳聋或眩晕,需立即就医。
控制慢性病影响。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损害内耳微血管,需积极治疗以降低听力损伤风险。
5.健康生活方式,助力听力保护
均衡饮食。多摄入低脂、低盐、高纤维食物,补充锌、镁等微量元素,促进耳部血液循环。
规律作息。熬夜易导致气血失衡,影响听力。中医建议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情绪管理。长期焦虑或压力可能诱发耳鸣,需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
6.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儿童听力保护。避免儿童使用耳机,减少接触高分贝玩具;关注语言发育迟缓等听力异常信号,及时筛查。
新生儿筛查与干预。出生后48小时至3个月内完成听力检测,先天性耳聋若在6个月内确诊并佩戴助听设备,语言能力可接近正常儿童。
老年人听力维护。定期检查听力,及时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配合康复训练以延缓退化。
7.护耳小妙招
穴位按摩。每日按摩耳垂后方的翳风穴、耳屏前的听会穴,促进耳部血液循环;
耳部保健操。提拉耳尖、揉搓耳轮等动作可缓解疲劳,增强耳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