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泰市刘杜镇北流泉村的果园里,58岁的高德果拄着锄头望向满山红果,这个经营着200多棵山楂树的"独腿果王",用二十年时光书写着从人生至暗到希望重生的励志篇章。
时间回溯至1980年代,彼时的少年高德果已是村里公认的能人。初三那年父亲工伤致残,17岁的他毅然辍学挑起家庭重担。从粮贩子到废品回收,从造纸厂销售到食品厂业务,这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总能在时代浪潮中抓住机遇。当同龄人还在为生计发愁时,他已盖起村里首座大瓦房,成为四邻八乡艳羡的致富标杆。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04年的秋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在农用三轮车下失去右腿,赔偿诉讼仅换来万元补偿,尚不及首副假肢的费用。"看着高二的儿子和满鬓白发的父母,真想一死了之。"回忆往昔,老高仍难掩哽咽。
儿子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给老高又注入了活力,他又跑起了以前的买卖。2010年,当时刘杜镇的山楂(甜红子)还没有形成规模,但头脑灵活的老高敏锐地感觉到了商机,他果断放下手里的买卖,承包了村里的岭地栽下200多棵山楂树。为了经营好那200多棵山楂树,老高报名了农业大学的业余函授班,学习如何施肥,嫁接,剪枝,疏花。老高说:“不相信科学不行!种地也需要学问。”他先后投入上万元,在果园里铺设好喷灌带,自己动手发酵有机肥,将每棵山楂树当自己孩子一样精心呵护。十几年下来,山楂结了一茬又一茬,老高也在一茬茬山楂的花开花谢间给孩子付下了新房的首付,给儿子娶上了媳妇,有了乖巧可爱的孙女。
“现在的日子可好了!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残联给找来了北京的专家免费装配假肢,这是多好的事。我现在就是伺弄这些树,平时松土,施肥,疏花都是我一个人弄,每年下果的时候会雇五六个人帮忙。我呢再抽空帮别人收收果,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就能弄个三五万。刚截肢的时候以为自己是个废人了,安上这个假肢,俺比谁差啥了!”老高拍着自己腿上的假肢乐呵呵地说。从绝望深渊到果园重生,高德果用钢铁意志证明:当命运的镰刀挥来,真正的强者会把伤痕锻造成勋章。